平面攝影 | 陳李視物工作室
JR Rivera Abela
路比
Mark Anthony Pedernal
馬科
Joel Tomas Miquiabas
湯馬士
文│陳晶婕
當一個人隻身前往異地好幾年,行李裡會裝著什麼?在福興菲律賓移工第一次來岡山的記憶裡,文件、衣物、5000披索左右的零用金和一些罐頭,就是他們所有的行囊。從菲律賓出發前,他們是否知道自己即將前往何處?
從五位移工的訪談中得知,其實離開菲律賓前,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會落腳在臺灣的哪裡。他 們透過曾在臺灣工作的朋友們介紹,或在報紙上看到刊登的職缺,經由仲介篩選與分配,帶 著工作相關的文件與少少的行李就出國了。許多人一抵達臺灣的隔天,或是一個月內就上 工了。
從一個月到十二年,移工們漸漸習慣在臺灣的生活。宿舍樓下與工廠附近的商店即可購買 到菲律賓的食品,像是他們初來臺灣行李箱裡裝的沙丁魚罐頭和芒果乾。除了依照排班表 的上下班日常,移工們過著單純的休閒生活。有的人會去岡山公園散步、騎腳踏車,或是改 裝自己的微型電動二輪車(e-bike),和朋友騎車去其他縣市晃晃。當他們想家、孩子生日時,常走在路上與家人視訊,或在台灣買禮物郵寄給家人。適逢疫情,許多人近兩、三年皆無法 順利回國,每一張手邊留下的照片,都藏著對家人深深的思念。
他們離鄉背井的勇氣,樸實卻又充滿真情。為了能多賺點錢養家,移工們並沒有太多的顧慮 及擔憂,只希望能帶給即將論及婚嫁的女友、在菲律賓的孩子、年長的父母有更好的生活。 在岡山,他們也遇見了較年長的臺灣女性同事「媽媽」們、與車行老闆成為好友、和朋友們去 岡山保齡球館打球、於週日去岡山的教會找到了第二種日常的步調。
本次採訪邀請福興的移工以宿舍置物櫃為每個人的記憶箱子,以文字、攝影記錄他們在岡 山的生活與家鄉的記憶,將象徵性的物件,如母親送的衣服、存錢筒、照片及紀念物等,堆 疊、陳列於衣櫃置物空間裡,可見每位移工在岡山的日常與思念家人的縮影。他們所佈置的 衣櫃,也映照出獨立個體之間,大致相似卻又有些差異的生命故事。